手机扫码,微信咨询!
,个人核辐射检测仪,伽玛辐射仪,表面污染仪,辐射探测器,辐射检测仪,射线报警仪器,个人射线报警仪   
电话热线: 86-021-69515711
传真热线: 86-021-69515711

    记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朝核应急工作组

    2017/2/15 13:42:06

    “经过这些年的能力建设,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,建设了先进的自动监测站和后果评价软件,并且每天都能从国家气象部门获取气象监测数据和全球预报数据,基于已有的监测数据和评价手段,相信可以给公众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。”说起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朝核应急工作组的工作,应急部应急准备室主任林权益谦虚中带着自信。
      五次朝核应急,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,做了大量具体而扎实的工作。自2006年第一次参与朝核应急,经过十年的发展,评价、监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,设备、人员投入有了很大进步,部门间合作机制逐步建立,应急响应意识得到强化。
      大力开展软件研发
      评价监测能力增强
      “第一次朝核应急,虽然中心的能力和现在相比有较大差距,但建立了应急预案和工作模式,为后续预案完善、前后方明确职责分工、协调监测和研判、应急决策和适时应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”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表示,“也正是在第一次朝核试验之后,我们认识到,我们的评价和监测能力、手段还需要加强,因此大力开展能力建设。”
      一个重要进展是大力开展评价软件研发。据林权益介绍,第一次朝核应急时,中心并不具备具有长距离后果评价功能的评价软件,已有的评价软件都是针对我国的核事故进行设计的,最大评价范围为核电站周边80公里。第一次朝核试验地点距离我国东北边境地区近80公里,无法利用已有软件进行后果评价。
      “大家想了个救急的办法,临时对程序源代码进行修改,虽然也得出了数据,但精确度受到影响。”林权益说,“第一次朝核试验之后,国家拨款开展这方面能力建设,在之后几次朝核试验中,辐射环境后果评价软件得到不断完善。”
      监测数据报送方面,第一次朝核应急由于事发突然,应急响应时间仓促,数据报送手段较为原始。报送过来的表格五花八门,没有统一的标准,一天两次的监测数据报送,一份报告就需要三四个人合作七八个小时才能完成。
      2011年起,环境保护部启动核与辐射监测应急调度平台建设项目,自动站监测数据可实时传输到平台,巡测数据和实验室监测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人工录入到平台,实现了31个省监测数据的在线报送,监测数据报送能力得到很大提升。据了解,目前平台一、二期工程已完成,三期也进入收尾阶段,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。
      积极创建合作机制
      部门协作畅通高效
      突发紧急情况下,气象资料的获取非常必要,因为气象条件直接影响到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范围,应用软件计算必须建立在大范围的气象数值预报的基础上。但是过去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没有数据交换。气象数据的缺失,严重影响了事故后果评价工作的开展。
      “气象局没有义务给我们提供数据,而我们又很需要这些数据。为获取大范围气象资料,更好地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工作,司领导和中心领导与气象局开展过多次沟通,最终建立起了一项合作机制。”林权益说。
      现在,气象部门每天把全球未来7天的气象预报数据,还有全国500多个气象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传输给中心,这已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。随着管理体制与合作机制的完善,国家核安全局与气象局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数据交换协调机制。
      加大人员设备投入
      应急响应有条不紊
      在大力开展应用软件研发的同时,中心在设备方面也加大了投入。判断核试验是否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最好的办法是监测惰性气体。中心原有的监测仪器设备达不到要求,影响了监测效果。鉴于此,中心不惜花大成本购置监测惰性气体设备并配备专业操作人员。
      “第一次朝核应急,我们的指挥车上配置的通讯设备比较落后,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应急指挥车。在此之后,我们立即着手对应急指挥车进行改造,第二次朝核应急时,指挥车上配备了卫星通讯设备、电话以及自动监测仪器和必要的便携式监测仪表。”林权益说。
      经过几次朝核应急,除了硬件设备的提升,人员方面的力量也有所加强。中心核应急与辐射环境监测部由最初的应急室发展而来,起初只有七八个人,现在是中心的一个大部门,主要负责监测和应急、日常审评等方面工作。
      “在第一次朝核应急奠定的坚实基础上,经过这几次朝核应急以及后期能力建设,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各方面能力逐渐形成。由于前期工作充分,按照预案来做就可以了。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,心里很清楚,应对起来可以说是驾轻就熟。”陈晓秋说。
      不怕困难坚守岗位
      积极应对常备不懈
      “五次朝核应急我都参与了,第二次去了前线,其余四次我在中心总指挥部。”陈晓秋回忆说,“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,由于没有经验,大家做了大量的功课。毕竟核试验不同于核电站事故演习,大家都是第一次遇到。同志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,没有丝毫懈怠。”
      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技术研判和信息收集,给前线提供必要的支持。”陈晓秋说,“前线的同志更加辛苦。我去过一次前线,深有体会。前沿指挥部位于东北边境地区,从一地转战另一地路途遥远,路况也不好。尽管如此,大家还是能克服困难,坚持完成应急监测任务。”
      据林权益回忆,第四次朝核应急发生在元旦过后,东北边境地区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,监测车、指挥车根本不能快速行驶,但是当时前线的应急工作却一点儿没有耽误。
      五次朝核应急,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朝核应急工作组做了大量具体而扎实的工作。无论是第一时间奔赴前线,还是留守后方默默支持,每一位参与人员都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队伍不可或缺的一份子,承担着确保核与辐射安全的光荣使命。

    记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朝核应急工作组的相关产品:

    ,个人核辐射检测仪,伽玛辐射仪,表面污染仪,辐射探测器,辐射检测仪,射线报警仪器,个人射线报警仪

    上海仁日辐射防护设备有限公司(Shanghai Renri Radiation Protection Equipment Co., Ltd.) 上海仁日科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    电话:021-69515711 手机:13818065015  传真:021-69515712  Email:market@renri.com.cn

    QQ:1993509414 地址:上海市曹安路1509号福瑞大厦516室 邮编:201824